主辦單位:山東省人民政府
官網承建: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大眾網
備案證號:魯ICP備09023866號-50
10年前,“三鐵”名片(鋼鐵、藤鐵、鐵觀音),勾畫出福建安溪經濟結構的輪廓:活躍而粗放。如何轉型升級、跨越發展?“以壯士斷腕的勇氣、鳳凰涅槃的決心,調優產業結構,培育發展新動能,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。”安溪縣委書記高向榮侃侃而談。
面對石材、水泥、鋼鐵等一度撐起安溪財稅半壁江山的支柱產業,若整體退出,勢必會影響地方GDP增長,短期陣痛在所難免。可喜的是,通過騰籠換鳥,推動轉型升級,換來的是傳統產業的強大、戰略性新興產業魚貫而入,實現了經濟體量的壯大,更取得了發展質量的提升。
一個個煙囪轟然倒下,一條條生產線黯然退場……2012年,安溪退出小水泥、小鋼鐵、造紙、黏土磚、石材等高污高耗落后產業,實施騰籠換鳥戰略,培植光電、信息技術、電商、智能數控等高新產業,建成了光電產業園、電商園、信息技術產業園。
“未到山窮水盡,先尋柳暗花明。”高向榮說,面對落后產能,要敢于放開也舍得放手。在很多城市苦于舊產能發展乏力、新動能招引不力時,安溪已大膽破舊立新,實現產業結構調整的華麗轉身。
走進安溪官橋鎮“飛地經濟”區湖里園、思明園,只見一座座標準化廠房拔地而起,一條條規整的園區道路縱橫交錯,一股加快發展的火熱氣息撲面而來,讓人眼前一亮。
“廈門島內土地稀缺、用地成本高;安溪勞動力資源充足,工業用地價格相對便宜。”這樣的現實讓土地開始“飛”了起來。2014年,安溪廈門兩地就先行先試,開始了“飛地”合作。
目前,兩個園區已承接廈門島內17家企業入駐,20多家企業意向入駐,總投資額25億元以上,全面投產后年產值達75億元,年稅收3億元以上,提供1萬個就業崗位。“我們筑巢選鳳,杜絕抓到筐里就是菜,瞄準高質量發展航向,入駐企業必須成長性好、貢獻力強。”安溪縣縣長劉林霜表示。
據了解,園區將采取財稅“五五分成”的合作模式,廈門方面留住了稅源,安溪拓展了稅源,企業破解了用地、用工成本高等問題,實現了企業、廈門和安溪三方共贏。
富錦包裝是首批“飛”入湖里園的企業,入駐后馬上投產。“1.5萬平方米的現成標準廠房,極大縮短項目建設周期,減少企業資金投入。”富錦包裝現場經理王輝明表示。
業內人士指出,去年,八部委出臺的《關于支持飛地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》,明確支持不同地區發揮比較優勢,優化資源配置,促進要素自由有序流動。安溪的實踐,可謂恰逢其時,是福建省區域經濟合作的一個成功案例。